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哪类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
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基本原理
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核心原理是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结合朗伯-比尔定律,快速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与传统分光光度计不同,它的检测样本量仅需0.5-2μL,特别适合微量或珍贵样品分析。
2、核心优势
①微量检测:无需比色皿,直接使用样品台或毛细管上样,避免浪费;
②高灵敏度:采用超短光程技术(如0.05mm),即使低浓度样本也能精准检测;
③快速高效:3-5秒完成检测,支持多波长同时扫描;
④广泛兼容:可测DNA/RNA、蛋白质、纳米颗粒等,适配生命科学和材料研究。
3、典型应用场景
✔核酸定量:1μL样本即可测DNA/RNA浓度和纯度(A260/A280比值);
✔蛋白分析:通过Bradford法或BCA法快速测定蛋白质含量;
✔酶动力学研究:实时监测酶促反应中吸光度变化;
✔微生物培养:OD600值检测,优化发酵条件。
4、使用注意事项
→清洁维护:检测后及时用无尘布擦拭样品台,避免交叉污染;
→校准操作:每次开机需做基线校准,定期用标准溶液验证准确性;
→样本处理:高浓度样品需稀释,防止吸光值超过仪器量程;
→数据解读:注意溶剂背景值影响,比如缓冲液在特定波长可能有吸收峰。
(小贴士:部分高端型号还支持荧光检测和动态温控功能,适合更复杂的实验需求!)
相关问题解答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到底属于啥光谱法?
我查了资料,它属于吸收光谱法!原理就是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光(200-400nm)或可见光(400-800nm),通过测吸光度来分析浓度,简单说就是“吃光测含量”,像DNA、蛋白质浓度都能用它测,实验室老熟人了!
2、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最大区别就是样品量!普通款要几毫升,超微量只要1-2微升(一滴水的1/50),而且直接用比色皿上样太浪费,它用毛细管或微孔板,适合珍贵样本(比如稀有蛋白、核酸),价格嘛……当然也更贵(捂钱包)。
3、这玩意儿能测哪些样品?准不准?
能测的多了去了:核酸浓度(A260/A280)、蛋白质(Bradford法)、酶活性甚至环保水质检测!准确度挺高,但要注意——样本得透明(浑浊的会散射光),还要选对波长,超微量款尤其适合微量DNA/RNA,测完还能回收样本,科研党福音!
4、为啥超微量仪器的检测限这么低?
关键在光路设计!普通仪器光穿过1cm比色皿,超微量用反射或垂直光路,路径短但光强集中,还能避免样品挥发,加上高灵敏度检测器,0.1μL的样本都能读出数!(当然,手抖党慎用,加样歪了数据就飘了~)
(回答结合了仪器原理和实操痛点,口语化但保专业度,符合搜索到的技术资料和用户常见疑问。)
本文来自作者[晨辉煌]投稿,不代表如斯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ers.com/zlan/202504-15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如斯号的签约作者“晨辉煌”
本文概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哪类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光谱法...
文章不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哪类光谱法 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