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什么地点
描写的地点是西湖。
这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创作背景及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掌握诗中“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与赏析,体会诗歌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含蓄情感,领悟西湖夏日景色的壮美与生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中“毕竟西湖六月中”的独特开篇,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色彩对比与意境。
难点:结合送别主题,探讨诗人借景抒情的深层表达(看似写景,实则暗含对友人的期许与劝勉)。
3、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5分钟):展示西湖夏日荷塘图片,提问“提到荷花你会想到哪些诗句?”引出课题。
知人论世(8分钟):简介杨万里及“诚斋体”特点,强调其语言通俗、贴近自然;补充写作背景——林子方调任外地,杨万里借诗赠别。
品读赏析(20分钟):
①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碧”“红”等字的重音处理。
② 逐句解读:前两句以议论开篇,突出“六月西湖”的特殊性;后两句用对偶与夸张描绘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视觉冲击。
③ 小组讨论:为何全诗不写“送别”却以景作结?引导学生联想“以乐景衬离情”的含蓄手法。
拓展延伸(7分钟):对比阅读《赠汪伦》,分析不同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4、作业布置
必做:背诵全诗,用200字描述诗中画面并分析诗人情感。
选做:以“夏日的西湖”为题,仿写一首四句小诗,尝试使用对偶修辞。
(注:教案设计约350字,加粗部分为需重点讲解的内容,实际教学可根据学情调整节奏。)
相关问题解答
1、这首诗写的到底是哪儿啊?
就是杭州西湖边的净慈寺!杨万里一大早从寺庙出来送朋友林子方,抬头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满湖的荷花和接天的莲叶,直接把“西湖六月风光”夸上天了!(搜了资料发现,净慈寺现在还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所在地呢!)
2、为啥非挑“晓出”这个时间点?
我查了查,古人送行特讲究时辰!清晨凉快又清净,而且朝阳下的荷花带着露水,红得特别鲜亮,和白天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杨万里这波“早起福利”写得超有画面感~
3、教案里重点讲啥?学生能学到什么?
老师一般会抓两个重点:一是教学生怎么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里体会夸张手法;二是带学生对比其他西湖诗(比如苏轼的),感受杨万里“小清新”的风格,最后还得背诗!(悄悄说:考试常考后两句!)
4、现在去净慈寺还能看到诗里的景色吗?
哈哈我专门搜了游客攻略!六月去确实能看到荷花,但规模可能没诗中那么夸张,不过站在寺门口往雷峰塔方向看,莲叶铺满湖面的样子还是能脑补出杨万里的名场面的~(建议搭配西湖游船体验更佳)
本文来自作者[易琴]投稿,不代表如斯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ers.com/wiki/202504-21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如斯号的签约作者“易琴”
本文概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什么地点描写的地点是西湖。这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
文章不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什么地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内容很有帮助